养鹅网

畜牧堂-养殖服务网

公众号

快手

当前所在 :   畜牧堂 > 养鹅网 > 鹅病 > 鹅病大全 > 综合病症

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畜牧堂小编
收藏本文
发布时间:2020-12-19

  鸭疫里默氏杆菌(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综合征、鸭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国内学者证实该病也发生在鹅身上,并在一些养鹅地区广泛流行,对养鹅业构成了很大威胁。本病主要侵害2~8周龄雏鹅。临床症状包括抑郁、流泪、鼻腔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腹泻、共济失调和头颈部震颤。病变特点是呈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耐过的鹅生长迟缓。鹅场一旦感染这种疾病,将成为一个灾难性的鹅场,因为这种疾病持续存在,导致不同批次的雏鹅感染,难以预防,无法治愈,相当被动,是鹅业中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1~5天,有时可达l周左右。潜伏期的长短

  它通常与菌株的毒力、感染途径和应激有关。在不同的鹅场,鹅受到这种疾病侵袭时,症状和疾病类型不同,有的以急性为主,而大多数鹅是亚急性或慢性的。

  1.最急性型此型病鹅常看不到任何明显的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

  2.急性型此型病例最常见。

  患鹅初期见病鹅闭目嗜眠,精神郁闷,羽毛松散,少食或无食欲,群居不宁等。

  (2)病鹅缩颈、歪颈,头颈振颤、频频摇头,或嘴触地面。

  三、腿部无力,不愿意行走或行动迟缓,步履蹒跚,共济失调,甚至在病程晚期出现瘫脚,完全无法站立。

  (4)鹅流泪,眼周绒毛湿漉漉粘连,看起来像戴了眼镜。鼻腔或鼻窦充满浆液或粘液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通常从鼻孔周围流出。一旦干涸,鹅就会呼吸困难。同时出现频频咳嗽,打喷嚏。随着病程延长,部分病鹅的鼻腔和窦内充塞干酪样物。拉黄白色、绿色稀粪。

  (5)临死前有神经症状,如摇头点头,或后倾双脚伸直,双脚前后摆动,尾巴轻轻摆动,然后抽搐,很快就要死了。部分病例呈阵发性痉挛,在短时间内发作2~3次后死亡。病程一般1~3天,无并发症可延长至4~5天。4~5周龄以上的雏鹅,病程可延长至1周以上。若并发大肠杆菌病,病程缩短。

  3.这种类型的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大多发生在年龄稍大、病程长于一周的雏鹅身上。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两腿无力,伏地或以跗关节着地,不愿走动。并常出现神经症状,痉挛点头,摇头摆尾,前倒后仰,歪头。若遇到惊扰时,病鹅不断呜叫,颈部扭曲,转圈或倒退。发育严重受阻,最后衰竭而死。

  二、病理变化1.最急性型常见不到明显的肉眼病变。

  2.急性型

  肝脏:肝脏增大,覆盖有灰色或微黄色的纤维素膜。若无并发大肠杆菌病,则这层薄膜紧贴肝脏表面,往往使经验不足者忽略。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肝脏的表面颜色略呈灰白色。如果从肝的边缘开始仔细观察,很容易剥离,肝囊光滑。若并发大肠杆菌病,则肝脏表面的纤维素性膜比较厚,呈灰白色稍带黄,更易剥离。

  心脏:急性病例,见心包液明显增多,并出现数量不等的白色絮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增厚混浊,呈灰黄白色。心外膜表面常可见粘上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稍长的病例,心包液减少以至完全消失,心包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干涸,以至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难以剥离。

  气囊:气囊壁混浊增厚,气囊腔附有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颈、胸气囊为明显。严重病例可见气囊内有灰白色块状物。

  其他器官的病变:脾常见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或肿胀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些病例肺呈黑色或呈不同程度的间质性水肿。出现神经症状的病例,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

  3.亚急性型或慢性型有些病例常可见到单侧或两侧附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少数病例还可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输卵管明显膨大增粗,管中充满大量的干酪样物质。眶下窦有干酪样渗出物。

  三、流行病学资料本病除引起鸭发病之外,在国外也有关于火鸡、鸡、鹅和某些野禽感染发病的报道。国内关于鸭的病例报道甚多。当前我国已有关于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报道。在近年来,鹅感染本病的病原菌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某些地区很高。国内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不但证实了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存在和流行,而且从实践总结出防治本病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1~8周龄的鹅均易感,日龄愈小的雏鹅对本病的易感性愈高。急性型病例主要发生于4~8周龄的小鹅,8周龄以上的鹅一般较少发病。耐过鹅生长发育不良。一周龄以内的雏鹅较少发生本病,究其原因,有些学者认为有可能雏鹅体内存在母源抗体。有些学者却认为本病的潜伏期为1~3天,有时可长达1周左右,即使雏鹅一出壳就感染本病病原体,也要经过3~5天潜伏期之后才发病或出现死亡。因此,在1周内出现发病和患本病而死亡的雏鹅相对较少。但随着病例的增加,患病雏鹅不断排菌,逐步扩大传染,从第二周开始,发病和死亡的雏鹅数量逐步增加,症状和病变逐步典型。在一些饲养条件较差或存在较为复杂的应激因素的鹅场,1周龄以内雏鹅发生本病的例子确实存在,但与2~3周龄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比,当然少得多,往往容易被忽略。况且不同母鹅群的后代也不可能存有较为一致的母源抗体。死亡率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鹅场生物安全条件的好坏、发病的季节、菌株毒力的大小和雏鹅日龄;另一方面取决于雏鹅群发生本病时是否有并发症的存在。死亡率一般为3%~30%,有并发症存在的情况下,死亡率可高达50%~80%。一般情况是新疫区雏鹅群发生本病后,其死亡率明显高于老疫区。然而,当老疫区环境污染程度严重,背景性疾病多种多样时,老疫区鹅群一旦发生本病后,其死亡率往往高于新疫区。

  本病多发生于低温、阴雨和潮湿的冬春季节。其余季节偶有发生,即使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对较低。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沙门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和链球菌病等并发或继发感染。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损伤的脚蹼皮肤伤口感染。本病的发生、流行及危害程度与鹅群所受到的应激因素有密切关系。可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尘土及飞沫经消化道传染。而育雏室的饲养密度大、1卫生条件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诱发和加剧本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到目前为止,还未证实本病可以垂直传播,但不能忽视可以经被病原污染的蛋壳而传播的可能性。

  四、病原诊断(一)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是鸭疫里默氏杆菌(或称鸭疫里氏杆菌,原称鸭疫巴氏杆菌)。本菌的血清型较为复杂,国际上已报道的有20个血清型(即1~20),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性。我国高福等(1986)从北京、广东和上海等地分离到205个菌株,证明均属于I型。张大丙(1997--1998)从北京地区分离到286个菌株,证明属1型的有73株、2型有69株,有144株为非1、非2型。国内也已发现1、2、6、11、13、14、15、17共8个血清型。汪铭书、程安春(2001)分离出102株3型,张大丙、郭玉璞(2002)分离出4株7型。因此,我国大陆目前至少存在10个血清型(即1、2、3、6、7、10、13、14、15、17型)。

  (二)实验室诊断


评论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快速问病
109名畜牧执业兽医师在线回复
热点推荐
热门标签
精彩推荐
友情链接
下载APP惊喜不断
行业微信群
畜牧养殖群 281
畜牧养鸡群 311
畜牧养牛群 252
畜牧养猪群 333
畜牧养羊群 301
畜牧养鸭群 291
畜牧养鹅群 321
微信扫码立即进群
服务热线
400-616-055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