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肉鹅的饲养价值
鹅是食草家禽,一年四季均可放养,饲养六个月,公鹅体重可达6公斤以上,母鹅可达5公斤以上,7个月的母鹅可开始产蛋,公鹅可出售。养鹅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饲养管理上务必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
1、雏鹅的培育。雏鹅是指4周龄内的鹅苗,雏鹅在出壳241.1',时内应给饮水,第一次饮水叫潮口或开水。将0.1%高锰酸钾水盛入水盆或容器内,将鹅头压下调教几次就会自由饮水,随后的饮水中可加入少量葡萄糖。先饮水后开食,开食要喂切碎的青绿菜叶拌米饭或开水浸过的碎米,撒在洗净的浅食盆或塑料布上,让其啄食。喂料时应少喂勤添,让其自由采食,随吃随添。雏鹅日粮组成(%):碎米(玉米)50、豆饼2O、米糖12、麦麸11、鱼粉4、贝粉2、食盐0-3;代谢能2828千卡/公斤,粗蛋白质19。一周后,加入1%沙粒,大小吃。日喂6一一8次,白天喂4——6次,晚上喂2次,每次让鹅吃8分饱。7日龄时,每天每只鹅用碎米15克、青料37克;至10日龄时,碎米2O克、青料75克左右,10日龄后喂给配合料。在第二周,你可以分离出浓缩的绿色材料,先进料后再进料。视当时天气情况,也可以将鹅放出栏舍放牧,让其采食嫩青草叶,最初的放牧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11-20d浓缩物可以从熟料转移到原料中,生料逐渐变少或不浸润,或者必须用浓缩物进食。幼鹅舍要适当保温,垫料要保持清洁干燥,供给充足清洁饮水;保持空气清新,料嘈及用具要经常清洗和避免沾染劳腥油腻,因为雏鹅的消化机能尚不健全,易引起雏鹅死亡。鹅7日龄光照时间为8日龄后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雏鹅的适宜温度:1——5日龄为28℃一3O℃。6—10日龄26℃一28℃:11—15日龄22℃一24℃:16—20日龄2O℃一22℃:21日龄以后室应保持在18℃。适宜温度,小鹅安静;低温,堆积,容易死亡;35摄氏度以上,小鸡出现呼吸,尖叫,远离热源。
2、选好后备种鹅。每年更新种鹅1O%左右,5年龄的母鹅全部淘汰。选后备种鹅是在7O一90日龄时进行,主要根据体型外貌、生长发育进行选择。公鹅体态要高昂、体形大、健壮活泼、行动敏捷;母鹅要体态优美、体形适中、眼睛灵活有神、颈脖长。
3、加强种鹅的饲养管理。种鹅的饲养分为四个阶段;
口临产期:母鹅一般在7月龄时开产,临产期除放牧外,每天每只补稻谷糖麸150—250克,让其自由采食,并补充钙质。企鹅在3个月大后每天喂食200-250克大米,以促进它们的羽化前期,这样它们在出生前就有足够的能量。
口产蛋期:以饲养为主、放牧为辅。日粮配比是谷物与糖麸之比为1:1,每天定时定量饲喂,并供给充足饮水和碎贝壳等矿物质饲料。
口停产期:将日粮由精料改为粗料,转入以放牧为主的粗饲期。
口孵化期:用内经为45厘米、高2O厘米的竹篮作窝,内垫软草,然后将种蛋放在草窝里,一窝12枚,让母鹅就巢孵化,30天后雏鹅便会出壳。
4、鹅病防治。加强鹅病综合防疫能力,实行规范化免疫程序,减少疫病发生,是提高养鹅成活率的关键措施。鹅的主要传染病有小鹅瘟、禽霍乱、大肠杆菌病等,要及时做好防疫注射。在种鹅产蛋前一个月用小鹅瘟疫苗接种,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企鹅未接种鹅肝疫苗,产卵孵化的雏鸡出生后应给予抗血清,每次0.3-0.5毫升。对禽霍乱、免疫多采用禽霍乱弱毒菌苗饮水免疫。饲料中添加抗菌素防止大肠杆菌病和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在10日龄左右要定期驱虫。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