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家禽生理特点用药。禽类无汗腺,用解热镇痛药抗热应激效果不理想。鸡有丰富的气囊,气雾给药效果好,畜牧堂整理。
2考虑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台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可降低药效,一定要错开使用。
3准确掌握适应症。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根据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来源可靠的原则选用药物,依照临床症状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的药物,做到对症用药,避免盲目性。不能滥用抗生素。特别是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抗菌素对神经系统的症状无效,由于神经症状多为脑损伤,抗菌药物多不能通过脑屏障进入脑。
4保证有效浓度和治疗期。首次使用最可适当增加,一般用药疗程为3~5天,停药过早易导致复发。长时间使用抗菌素会使禽患软骨病,同时也易使绌菌产生耐药性或使鸡药物中毒。测量家禽体重、计算采食量和称重药品量要准确。无论饮水或拌料都要拌均匀,不溶解的药不能饮水给药,否则沉淀下来无治疗作用,下面的高浓度药物还有可能导致鸡中毒。饮用水给药应考虑药物的溶解度和禽类的饮用水量。
5控制药物残留。应根据各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决定上市前的停药期。尽量选择残留期短的药物,屠宰前7天停止所有药物。避免药物残疾危害公共卫生。慎用毒性较大的药物,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如哇乙醇等。
6抗菌物用量不宜过大。应考虑其稳定性、耐热性、受饲料中钙离子的影响、成本。应使用多肽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吸收少、排泄快的药物。禽类对磺胺类的平均吸收率较其它动物高,故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长,易发生毒性反应,一般不宜作添加剂长期添加。
总的来说,防控禽传染病的药物选择,既要高疗效和低药物残留,又要安全可靠和便于给药。如家禽用药大多采用拌料饲喂或饮水给药,不仅省工省力,又减轻了禽机体的应激反应。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价格降低和节约养殖成本。因为家禽用药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大,所谓要价廉效高,从减轻养殖成本出发来选择药物也是非常必要的。
(文章系畜牧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