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刚结束,8 大硬核举措直接定调未来猪市走向 —— 从能繁母猪到出栏量,从信贷到环保,全链条管控不留死角。对养殖户来说,这不是 “建议”,而是必须面对的行业新规,每一条都关乎明年能不能赚钱!
一、能繁母猪调减,共砍200万头
头部企业先扛压:25 家猪企(牧原、温氏等)要在 2026 年 1 月底前,合计减能繁母猪 100 万头,调减任务按 “过去扩产多的企业多减” 分配,扩产猛的企业压力最大;
全国省份同步砍:各省还要额外调减 100 万头能繁,按 2024 版《生猪产能调控方案》的 “合理存栏” 和当前实际存栏算幅度,就算和头部企业任务有重合,仍要补够额度。
两波叠加,全国能繁母猪至少减 200 万头,而当前能繁存栏 4043 万头(超绿色区间 143 万头),这轮调控直接瞄准 “产能过剩根源”。
二、稳体重,限二育,降出栏
稳体重防 “变相增产”:所有企业出栏猪体重必须稳定在 120 公斤左右,不准再靠压栏增体重 “多卖肉”,一旦反弹就会被严查;
2026 年出栏硬减 10%:头部企业明年整体出栏要比今年少 10%,具体减多少按 “过去出栏增幅” 定,再加上非头部企业产能下降,全国生猪出栏大概率减 5%,直接缓解供应压力。
二次育肥再遭严打:从流通端堵死漏洞,不让投机者囤猪炒价,避免猪价大起大落。
三、信贷砍、补贴停、环保查更严
信贷 “断供” 扩产: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明确,不准给新建 / 扩建猪场贷款,存量贷款只能用在饲料、防疫上,想借钱扩能的企业彻底没门路;
补贴 “一刀切” 取消:财政部要求停掉所有 “出栏补贴”“新建场补贴”,地方政府也不准再发刺激扩产的补贴,过去靠补贴扩能的路走不通了;
环保每月查:生态环境部把猪场环保检查从 “季度查” 改成 “月度抽查”,粪污不达标直接停检疫备案,低效、污染大的猪场要被清退。
养殖户面临抉择,需以成本与应变能力破局
业内分析指出,能繁母猪减少传递到商品猪出栏需 10 个月,短期供给压力难缓解,且生产效率提升会抵消部分减产效果,真正减产红利或 2026 年一季度才显现。眼下,降低出栏体重是最直接的控产方式,能即时减少猪肉供应。
对养殖户而言,未来数月是关键:既要盯紧猪价抓出栏时机,又要应政策调规模、降成本。唯有握好成本优势、灵活应对变化,才能在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在挑战里找到机遇。你家猪场的调整计划,做好了吗?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